1954年7月,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协定,北纬十七度线成为越南南、北两个政权的分界线。第二年,南越举行所谓的公民投票,在美国的支持下,吴廷琰通过舞弊的手段配资公司网站,以98.2%选票赢得了选举,随后成为“越南共和国”(即南越)总统。然而仅过了八年,在美国的策动下,吴廷琰就被推翻了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一、成为总统
1901年,吴廷琰出生在越南的一个官僚家庭之中,他的父亲官至礼部尚书之职。不过,吴廷琰却没有受到传统的儒学、佛教的影响,因为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,而他也是在教会学校中接受教育的。20岁那年,吴廷琰步入仕途,并在十年后成为省长。1933年,吴廷琰一度成为吏部尚书,但很快就辞去了职务。
当时的越南是法国的“保护国”,而吴廷琰是希望越南能够独立的。之后,吴廷琰一度成为“闲云野鹤”,而越南的局势也是异常复杂,他多次流亡海外,向各国寻求支持。经过一番游说后,吴廷琰在美国获得了支持,于1954年6月回国就任首相之职。1955年10月,吴廷琰在西贡宣布罢黜保大帝,接着就任南越总统。
二、引发危机
吴廷琰虽然投靠美国,积极充当反共的“急先锋”,但他的统治却非常失败,结果搞得南越内部民怨沸腾。第一,吴廷琰任人唯亲,他的二哥、四弟、五弟、六弟能力十分有限,但都担任要职,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巨额财富。比如五弟吴廷瑾就通过走私稻米、鸦片以及垄断肉桂贸易等方式“发家”,还利用彩票舞弊来“致富”。
其二,吴廷琰偏袒天主教的政策,引发“佛教徒危机”。前面已经说过了,吴廷琰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,当年差点去做神职人员了。而南越以佛教徒为主,占全国人口70-90%。吴廷琰以残酷手段镇压佛教徒,结果却使矛盾更加尖锐,甚至一些政府高官也产生了不满的情绪。为表示抗议,外交部长武文牡在辞职前将自己剃为光头。
三、策动政变
“佛教徒危机”是南越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危机的总爆发,这也是压倒吴廷琰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华盛顿方面认为,只有除去吴廷琰,才能“巩固西贡的脆弱地位”,维护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。至此,美国决定抛弃吴廷琰,重新选择一位合适的“代理人”。与此同时,不满吴廷琰的南越军队也在寻求美国的支持,双方一拍即合。
1963年11月1日,南越高级军官杨文明等人发动军事政变,派兵攻打总统府。第二天,吴氏兄弟被政变军官射杀在一辆装甲运兵车上。当吴廷琰的死讯传到北方,胡志明说道:“我几乎不能相信美国人会如此愚蠢。”原来在吴廷琰死后,南越的政局更加混乱,多次爆发政变,甚至还不如吴廷琰统治时期,为最终的败亡埋下了种子。
赢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